話題 / 海洋生物的秘密 發布於 2023-01-02 12:49:58

常見的危險海洋生物 (有毒生物)

Henry.Tan 2459

 

   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,到海邊戲水已是國人重要的休閒活動,藍天碧海,讓人不自覺的想徜徉在大海中,享受海水的擁抱。但是在這愜意的背後也有隱藏一些危機!

 

    海洋中的生物為了生存,演化出不同的自保和防禦能力:例如水母、海綿和芋螺等,則再體內形成不同的有毒化學物質,可在瞬間釋放,嚇跑或毒死企圖吞噬他們的敵害。事實上,再戲水時常見的普通海中生物,像是色彩繽紛的可愛熱帶魚,都很可能藏有劇毒性。被有毒生物襲擊的主要原因,往往是對這些海中生物認識不足。

 

    如果大家都知道“這生物內含有劇毒,千萬要注意”,應該沒有會去接以挑釁。但是若不認識這種生物,或沒有警覺地進入危險生物的攻擊範圍中,很有可能在不經意的情況下,因觸摸或踩踏而遭受攻擊。

 

    因此,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,在玩水前,必須認識這些危險生物已經如何避免,接下來就讓我為你介紹常見的海底有毒生物 

 

闊帶青斑海蛇 

Laticauda semifasciata 

棲息於沿岸的珊瑚礁域。白天在海岸的岩石縫中隱藏,夜晚則入海捕食魚類。性情溫馴但具有神經毒素(猛毒),此種毒性較毒蛇強50~70倍,勿觸碰它,此種海蛇不會主動攻擊人類。 

 

闊帶青斑海蛇01 | 開放博物館 (openmuseum.tw) 

 

 

蓑鮋屬(獅子魚) 

棲息於沿岸礁石及周邊砂低,常以腹部貼著礁壁在礁區緩緩游動,有毒腺之硬棘,刺入時分泌毒液進入人體,造成傷口紅腫、刺痛,逐漸蔓延全身,引發神經錯亂、痙攣。不會注重攻擊人類。 

 

https://www.bing.com/search?q=蓑鮋屬(獅子魚)&cvid=fda14953ed85423d809cf0d9b71f69b9&aqs=edge..69i57.666j0j4&FORM=ANAB01&PC=U531 

 

裸胸鯙 

棲息於珊瑚礁或沿岸礁地區。性情兇暴,牙齒銳利,肉食性,領域性強,被咬非常疼痛。 

 

Instagram:film_henrytan 

 

籃斑條尾魟 

藍色圓斑散布,尾背部兩側各有一條籃紋,中央有一條尾刺。日行性,棲息於淺海珊瑚礁、岩礁,常半埋於沙中躲避外地與掠食小型底棲動物。魟魚的毒棘在尾根部額背側,具有1~3根的毒棘,棘的兩側為鋸齒狀向後方傾斜,也就是倒勾棘。被刺到時,物理性的傷口及毒液的影響,會產生數小時斷續的激烈疼痛,之後症狀為血壓下降、痙攣、嘔吐等,嚴重時呼吸困難,有死亡的可能性。 

 

藍斑條尾魟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 

 

藍環章魚 

號稱「世界第三毒」的「藍環章魚」。藍環章魚雖然小,但是1隻就能毒死26個人,劇毒會造成運動肌肉的麻痺,有可能導致心臟呼吸終止。當藍環章魚花紋漂亮,身形不大,並不會主動攻擊人。藍環章魚又稱豹紋章魚,毒性是眼鏡蛇的50倍至今沒有抗毒血清可救治,是世上最毒的有毒動物之一。平常藍環章魚以小型蟹和蝦為主食,會偽裝(靠皮膚的色素細胞)融入、隱身於周遭環境中,而一旦被激怒(例如被騷擾、攻擊,或潛水客沒有留意),體表就會變成亮黃色,並露出藍色的圈狀紋路。 

 

藍圈章魚屬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 

 

 注意事項:

  • 不食用來自不明的海鮮類,若對食材感到疑惑請停止食用 
  • 進行水域活動時請勿觸摸海底生物,保護海底生態也保護自己 
  • 聽從教練的指示進行休閒活動 

Henry.Tan 

 

資料來源: 

https://www.nmmba.gov.tw/publication/News_Content.aspx?n=D2D358AF79CF63AB&sms=51E132D99F254E3B&s=E8802310E109759F 

 https://www.nmmba.gov.tw/publication/News_Content.aspx?n=D2D358AF79CF63AB&sms=51E132D99F254E3B&s=E8802310E109759F